上個月談了組織的溝通架構 Communication Stack,有不錯的迴響,也有不少朋友進一步的討論組織上遇到的問題。其中,我意外的發現有個議題蠻常被提及,即「產品經理要怎麼樣建立好的跨部門合作關係」?本文會按照「原則」與「實務」兩個面向進行分享。
跨部門指的是?
首先,先定義一下這邊指的跨部門是指哪些對象?
一般可以分兩類,
- 第一類是同團隊不同職能,例如隸屬於同一個業務線,但分別為不同的職能(如設計、使用者研究、行銷、客服、業務等)。
- 第二類是同職能不同團隊,例如同為產品經理,但是隸屬於不同的業務單位(例如賣家端產品、買家端產品)。
跨部門合作的原則
要建立好的跨部門合作關係,第一步就是了解對方的期待。筆者先前在臉書產品經理 Bootcamp 時,有一系列的課程是關於 How to work with X,這邊的 X 指的是不同的職位,例如工程師、設計師、行銷、營運、使用者研究等。不同職能的人會來介紹他們的工作內容,以及與產品經理共事的期待,也讓產品經理知道如何與他們合作。他們對產品經理的期待,可以歸納成以下三點:
- 早期參與:幾乎所有跨部門的人都提到,希望可以在專案的早期就參與討論,不要在產品上線前才要求幫忙。原因不僅是讓對方有充裕的時間準備,更是讓對方在專案早期就可以帶來價值。例如行銷不只是在上線前的行銷活動討論,更可以在專案早期協助產品定位。
- 給問題,不限制解法:不同的跨部門同事都有其專業,產品經理應該要尊重對方的專業。產品經理的角色是把問題定義清楚,讓對方知道背景資訊,例如專案目的、衡量成功的方式,以及要解決的問題,但不要限制對方應該要用什麼解決方案。
- 討論合作模式:不同的跨部門同事都有習慣的作業模式,產品經理應該要跟對方釐清彼此的角色與責任,討論出雙方都同意的合作模式。
跨部門合作的實務
有品質的討論是好的跨部門合作的基礎。與跨部門的夥伴合作討論,有兩種常見的模式,分別是:
- 固定時間討論(Regular Sync),如上方紫色區域。
- 依專案討論(Project Sync),如下方藍色區域。
關於固定時間討論,產品經理可以進行利害關係人分析(可參考下文)。通常合作緊密的、需要一起執行專案的,討論會頻繁些,如果是偏告知、諮詢類的,則可以隔一段時間才討論。
關於依專案討論,產品經理可以分析專案不同階段,需要參與討論或被告知的跨部門夥伴有哪些,並在不同階段邀請對方來參與討論(可參考下文)。
實務上,也有可能固定時間討論(Regular Sync)與依專案討論(Project Sync)同時存在。
例如同一位產品經理,會「定期」的跟跨部門同仁分享 Strategy、Goals 與 Roadmap,但同時也會「依專案」的進展找大家討論。
也有組織是產品主管負責「定期」跟跨部門同仁分享,而產品經理則是專注在專案中的溝通與合作,「依專案」進行跨部門討論。
產品經理與跨部門合作,就像是指揮與樂手,產品經理是樂團的指揮,需要好好的協調不同樂器的樂手,發揮各樂手的特色,才有辦法演奏出一場動人的表演。這次簡單分享建立好的跨部門合作關係的「原則」與「實務」,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我們下個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