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每個人的職涯平均會轉職 5 到 7 次。
因為獎金的緣故,農曆年是傳統華人公司的轉職季,對於歐美公司來說,年底或是第一季末也是大家會考慮轉職的時機。所以,最近一定有許多產品經理在思考轉職的議題。你可能會想問說有沒有什麼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在轉職時,更好的回顧自己的職涯,以制定未來的工作轉職目標呢?
這次我想分享對我很有啟發的文章,並提供一個簡單的作法,讓產品經理可以檢視自己的職涯軌跡,看見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進而展開轉職規劃與行動。
關於產品經理職涯規劃這個議題,有兩篇文章對我有很多啟發。
第一篇是 Gibson Biddle 的 Hacking Your Product Leader Career,這篇文章提到了產品人所需要的技能與選擇職涯發展的指標(Metrics)。
第二篇是 Nikhyl S …
前陣子與各位分享了 「產品指摽的重要性與常見的框架」及「如何找到合適的產品指標」,讀者現在應該對產品指標與指標框架(Metrics Framework)有更多的認識。
接著各位可能會問,當找到產品指標(Metric)之後,怎麼評估指標的好壞?更重要的,如何設定合理的目標(Target)呢?本篇主要探討這個部分。
當你透過指標框架(Metrics Framework)定出指標後,要怎麼評估該指標的好壞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回歸到產品指標系列(一)文章提到的「什麼是產品指標」與「為什麼產品指標重要」。
什麼是產品指標:
為什麼產品指標重要:
上一篇文章與大家談了這幾個主題:
1.什麼是產品指標
2.為什麼產品指標重要
3.不同類型的產品指標。
4.常見的產品指標框架(Metrics Framework)
這篇文章要跟大家分享「如何找到合適的產品指標」。
5.1 找尋合適的指標框架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我常用的指標框架(如下圖),這個框架特別適合大型的產品組織,它可以幫助團隊界定與上層與水平層的關聯。像是 Ecosystem Metric 可以幫助釐清你的團隊要怎麼貢獻到上級部門或公司層級指標。而 Counter Metric 則可以找到指標間的 Trade-off,除了觀測產品的副作用外,也助於組織內的協作與溝通。
你也可以參考其他指標框架,例如 Amplitude 的 The North Star Playbook 或 Mixpanel …
在這產品指標系列文章,我將分別探討以下幾個主題:
1.什麼是產品指標
2.為什麼產品指標重要
3.不同類型的產品指標
4.常見的產品指標框架(Metrics Framework)
5.如何找到合適的產品指標
6.何謂好的產品指標
7.如何定出合適的目標值(Target)
本篇文章將包含前四個主題。
首先我們來看不同人對產品指標(Product Metrics)的定義。
“Product metrics are quantifiable data points that a business tracks and analyzes to gauge the success of its product.”
“Product metrics …
前陣子寫了產品經理與牠們的文件:
後續有不少朋友來找我討論該怎麼制定產品願景(Product Vision)、產品策略(Product Strategy)與產品路線圖(Product Roadmap)。有新創的創辦人,他覺得團隊的開發較無方向性,常常是球來就打,各個面向都沾一點,但都不成氣候。也有大企業的產品經理,被高層要求報告接下來幾季的產品計畫,他很苦惱到底要怎麼進行。
這個問題真是不容易回答,因此本篇整理了過去我看到的文章與自身的經驗,分享如何做產品策略與路線圖,讓團隊、管理層、利害關係人都對未來的產品方向有共識。
要談產品願景、策略與路線圖,首先要先釐清他們的定義。因為這幾個詞真的是產品管理中最容易沒有共識的地方 XD。有時候人們講 Product Roadmap,其實他們真正要的是 …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
Marc Andreessen
最近一個世代網路與軟體產業肯定是當紅炸子雞,經歷了二十年的發展,如何打造 2C 產品的知識與案例相當的多,而這幾年隨著 SaaS 的快速發展,也愈來愈多人探討 2B 產品該怎麼做。除了這兩類主流的產品類型外,還有一類是比較少人討論的,也就是公司內部的 Internal Products,也就是俗成的內部產品、內部工具。
今天想透過這個機會,跟大家聊聊 1).什麼是 Internal Products。2).Internal Products 與 External Products 的異同。3).打造 Internal Products 常見的挑戰。4).如何打造 Internal Products。
當公司開始有多位產品經理、產品團隊時,產品團隊組織劃分就變成公司、產品主管需要思考的問題。筆者經歷過新創公司與大型軟體公司等不同規模的組織,參與過數次產品組織規劃,對於此議題相當感興趣,也覺得十分有挑戰。本文將分享常見的產品團隊組織劃分方式與原則,希望能對想要調整產品組織的朋友有些幫助。
Google Ventures 合夥人 Ken Norton 在他的文章 Product Manager Zero 提到產品團隊由小到大分成五個階段:
本篇適合想要知道產品經理常用產品文件的讀者,我將分享為什麼要寫文件、常見的產品文件與如何善用產品文件來做產品溝通。
相信許多人都同意「溝通」是產品經理的重要技能,也是每天工作中占比很大的部分。溝通有許多形式,包括口頭、訊息與文件。每個溝通的形式都有各自的好處,例如訊息的好處是是快,適合解決小問題。口頭則是互動性高,透過表情與肢體能知道彼此的好惡,適合來喬重要事情。文件則是適合用於溝通複雜的議題,往往文字的內容也會更加精準。另外,文件也更容易保存與回顧,當記憶逐漸模糊時,文件是個很好的參考。產品開發是個複雜的流程,因此產品經理必須善用文件做溝通。
產品經理最常處理的產品文件如下:
筆者在找尋上述範例時,發現了有網站已幫大家整理好產品管理常用的文件範例,可以參考:https://usefyi.com/templates/product-management-templates/
要善用文件溝通,產品經理必須要知道不同階段該用什麼產品文件與產品文件的受眾。
不同階段該用什麼產品文件?
可以簡單將產品開發流程分成探索、開發與上線。
1.探索階段:常用文件如 Product vision and strategy、Product KPI and metrics、Product roadmap。在新產品或新專案開始之初,產品經理會花相當多的時間在這裡,例如需要進行市場研究、使用者研究與數據分析才有辦法制定出好的產品策略、設定出合理的目標。
2.開發階段:常用文件如 Product requirements documents、Prioritized product backlog。在確定產品大方向後,產品經理會開始與工程師、設計師密切討論,包括釐清用戶問題、排出優先性與提出解決方案。在寫 PRD 時,很難一次到位,通常會經過多次討論與修訂才能逐漸成形。
3.上線階段:常用文件如 Product release checklist、FAQs 、Product Outcomes。產品開發到一定程度,產品經理會開始與市場與營運團隊討論上線事宜,並提供跟使用者第一線接觸的同事準備相關的 FAQs。上線穩定之後,產品經理也會開始整理指標數據,確認成果是否有達到預期目標。
產品文件的受眾
以下是軟體或網路產業中,與產品經理共事的主要角色,也就是產品文件的主要受眾。但與其說是受眾,不如說是協作者更為貼切,因會很多文件都是與他們溝通完的結論果。
1.產品開發核心團隊:通常為工程師、設計師,產品經理會在產品設計與開發流程與核心團隊從頭到尾合作,從討論產品願景、策略、路線圖,到產品需求、規格,再到產品上線。核心團隊成員最在意的就是為何而戰,與他們一起討論願景與策略對於凝聚共識非常有幫助。至於產品需求文件,每個成員對細節的要求不一,但最重要的是產品經理要能明確指出工作項目的範疇與優先級。在歐美公司,一般會賦予團隊設計師與工程師解決方案的 ownership(例如完全由設計師制定 user flow),但這絕對不代表產品經理對方案細節可以沒有想法。
2.產品開發次核心團隊:通常為產品行銷、用戶研究員、資料科學家/ 資料分析師,產品經理會跟他們在產品開發中某幾個階段合作。例如要有好的產品策略計畫,則必須與產品行銷合作了解市場趨勢,與用戶研究員合作了解與判斷用戶痛點,與資料科學家合作來衡量痛點與解決方案的影響力。在產品探索階段,儘早邀請次核心團隊成員參與,取得他們的 input,一起參與產品文件的協作是很重要的。
3.產品銷售與營運團隊:通常為營運、客服等,產品經理會跟他們討論用戶需求與反饋。產品文件通常要避免太多專有名詞或太技術性的說明,試著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伴隨例子是與他們溝通的要點。此外,因為銷售與營運團隊是第一線接觸用戶的人,新產品、功能上線會很大的影響他們的日常工作,因此明確定的上線時間是與他們溝通時要強調之處。
4.利害關係人:通常為產品主管、商業部門(如業務、客戶經理),產品經理會在開發之前取得他們對專案的認可,在產品上線後也會對這群人負責。當透過產品文件與這群人溝通時,首重 KPI 與商業成果指標,提供產品上線前後的差異。一般來說,他們不會太在意產品開發、上線階段的細節,但是若產品經理能定時更新產品開發進展,對於取得利害關係人的信任是大有幫助的。
5.其他:路人甲,通常為其他部門的同事,想要了解你的產品,尋求合作機會。對於路人甲,產品經理若能有個已經整理好的 Product vision and strategy、Product KPI and metrics 與 Product roadmap 文件,分享這些文件給他們會讓路人們更容易了解你的產品。
最後,將產品文件按階段與對象整理至下表:
最後,談談兩點寫文件時的注意事項:
希望這次的產品經理常見產品文件介紹對讀者有幫助!若讀者有什麼常用的產品文件、好的範例,也歡迎分享。
很多公司都有北極星指標(North star metric),有人說只要專注這一個指標就好(One metric that matters),但也有人說只專注一個指標過份簡化了商業的複雜性。到底哪種說法才是對的呢?產品經理又應該怎麼思考產品指標呢?
在創業領域,特別是 Growth Hacking 的討論,常常會聽到有人說公司只要專注一個指標 one metric that matters (OMTM) 。而這個說法,也引發了不同觀點的討論,讓我們來看看兩種不同的觀點:
先來看看反對派的說法:
由矽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