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北極星指標 North star metric

Peter Su
7 min readMay 24, 2020

很多公司都有北極星指標(North star metric),有人說只要專注這一個指標就好(One metric that matters),但也有人說只專注一個指標過份簡化了商業的複雜性。到底哪種說法才是對的呢?產品經理又應該怎麼思考產品指標呢?

北極星指標的不同觀點

在創業領域,特別是 Growth Hacking 的討論,常常會聽到有人說公司只要專注一個指標 one metric that matters (OMTM) 。而這個說法,也引發了不同觀點的討論,讓我們來看看兩種不同的觀點:

  1. Don’t Let Your North Star Metric Deceive You(文章連結
  2. Does a North Star Metric Oversimplify Growth?(文章連結

先來看看反對派的說法:

由矽谷知名成長駭客 Brain Balfour 所撰文,他認為只專注一個指標是過份簡化的。Brain 提到只看 North star metric 可能產生四個的誤導:

  1. Good North star metrics are an output metric
  2. Output metrics are a lagging indicator
  3. A single north star metric only captures one dimension of your business
  4. North star metrics don’t account for the tradeoffs between metrics

這裡特別解釋第一點,Brain 指出 North star metric 是系統中的 Output,並非 Input。他舉的例子是 Spotify 的 North star metric 為 time spent listening to music (為系統的 output)。而要產生這個 output,可能的 input 有 Bring users back more often 與 Increase time spent per session。能帶來這個成果的產品功能分別是 New artist notifications、Recommendations 與 Create Playlists、Discover new songs。如果只看 Output metric (即 North star metric) 則沒辦法找出跟產品較相關、較 actionable 的 metrics。

現在來看看支持派的說法:

在 Brain 文章發布後幾天,另一位矽谷知名成長駭客 Sean Ellis 則跳出來回應,表達不同的看法。

首先 Sean 先點出 North star metric 跟 One metric that matters 的不同。Sean 定義 North star metric 為「The single best metric for tracking accumulated user value for a product over a time period.」,而他理解的 One metric that matters (由 Lean Analytics 作者提出) 則是「The one metric that is most broken at this moment in the company or for a given team.」,兩者是不一樣的。

Sean 認同 One metric that matters 可以讓團隊更專注,但他同時也承認這個字眼可能會讓人誤解只有一個指標是重要的。

接著,Sean 談到 North star metric 的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 North star metric 能讓不同團隊聚焦往同一個方向前進,第二個好處是它也表明了公司的使命 (mission),是一個更長遠的價值。有了 North star metric,公司各團隊才可進一步衍生出不同行動來影響 North star metric。

其實看到這裡,大家應可發現 Brain 與 Sean 是在談論不一樣的事情,Brain 擔憂的是 North star metric (或 One metric that mattes)讓人過份簡化指標體系,而 Sean 則是著墨在 North star metric 對於聚焦的重要性。

兩位作者都對,因為其實這就是指標的不同面貌。一個產品會有很多不同面向的指標,會有 North star metric 讓所有團隊去追逐,也會有其他指標來關注不同問題。接下來,來談談產品的指標體系。

產品指標體系

1.公司層級指標:

North star metric 是公司層級的指標,例如很多消費者產品公司會用 Daily active user 或 Monthly active user。而有公司會訂出更貼近使命、業態的指標,例如 Slack 的 North star metric 是 Messages sent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如同先前提到的,North star metric 用來衡量公司最重要的價值、使命。它可以引導團隊思考如何影響這個指標,當不同團隊有衝突時,North star metric 也可以作為於裁決的依據。

2.產品層級指標:

通常創業公司或是公司只有單一產品時,公司層級的大致等於產品層級的指標。但隨著公司規模漸增,產品逐漸複雜,此時就會有必要制定產品層級的指標。

我很喜歡前 Airbnb 產品主管 Jonathan Golden 提到的產品指標三維度(文章連結),分別是 Quantity、Quality 與 Efficiency。Jonathan 的說明如下:

  1. Quantity is typically the top-line product metric that measures value or usefulness delivered to the customer — and, ultimately, revenue to the business.
  2. Quality is the level of service customers receive when they consume your product. It can be a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engagement, or retention.
  3. Efficiency can be expressed in many different ways, but ultimately it is about having a high return on your investment (of people, time, or capital).

Jonathan 以 Airbnb 為例,他們的 Quantity metric (也是 North star metric) 為 Number of nights booked,Quality metric 則是 net promoter score (NPS),而他們的 Efficiency metric 是 customer support tickets per reservation。通過這三個維度的指標,Airbnb 在衡量公司成長的同時,也能確保使用者的滿意度與公司營運的擴展性。

當然,除了這三個維度,指標也有不同的類型。例如一開始 Brain 提到的,產品團隊要能找到 Input 指標才能去影響 Output 的成果。產品團隊要留意反指標(Counter metric),確保優化自己指標的同時,能掌握對其他關鍵指標的影響。此外,產品團隊也要知道自己產品對公司層級指標的影響,透過產品對公司產生好的價值。

想要知道怎麼制定 North star metric 的,Analytics 公司 Amplitude 也有提供 North Star Playbook (連結),一步步幫助你找到 North star metric。

最後,「指標定義、目標設定、何謂好的指標」是一門學問,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參考知名創投 Sequoia 資料科學團隊所撰寫的文章:

希望今天的閒談對各位有一些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