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逢許多產品團隊在進行年度產品策略(Product Strategy)與產品路線圖(Product Roadmap)的規劃,所以時常收到不同產品經理朋友們的詢問,最常見的問題不外乎是:
- 產品策略文件需要包含哪些內容?
- 如何進行產品策略規劃,有手把手步驟拆解嗎?
- 產品策略文件需要誰來參與,又需要誰的買單?
- 需要預留多少時間做產品策略規劃?兩週夠嗎?
前兩點談的人很多,有很豐富的參考資料。關於產品策略文件範本,可以參考 Lenny 整理的 My favorite product management templates。至於手把手步驟的拆解,也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文章「如何進行產品策略與路線圖規劃」。不過,後兩點談的人不多,主要原因是每個組織與產品的狀況都不同,很難有一概而論的作法。
但既然有許多人詢問,我可以來拋磚引玉一下,分享我先前在臉書的做年度產品策略與路線圖規劃經驗。
註:以下僅是我個人的經驗。臉書很大,不同產品或部門會有不同的作法。
進入正題。
1.來看看時間軸
在臉書,公司對產品經理的期待是既要能把產品打造上線(Product Execution),也要能驅動產品策略(Product Strategy)。在大型組織當中,產品策略與路線圖規劃是一件需要跟很多人一起協作完成的事情。而這件事情挺花時間的,需要提早準備。
從下方的時間軸(Google Sheet 連結)來看,在 Product Strategy Review 的前八週就開始了準備工作。
2.關鍵要點
如同先前提到的,組織與產品的狀況都不同,每個團隊產品策略規劃的時間軸與當中會參與的人也不同。但我們可以談談比較關鍵的部分。
起手式不是往前看,是要先回顧
很多人當開始做產品策略與路線圖規劃時,會直接看未來要做什麼、有什麼問題待解決。但如果你所負責的產品是已經上線的產品,你應該要做的第一步是先回顧,回顧過去的這個週期(可能是一季、半年或一年)的成果。我通常會列出以下幾點,基於過往的學習,可以知道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再去看接下來可以做什麼。
- Highlights 值得慶功的事
- Lowlights 值得留意的事
- Learnings 學習到的事
產品策略不該是產品經理自幹,是團隊合作
產品策略與路線圖的規劃能看出一個團隊的協作的能力。產品經理不應該獨立把它完成。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反直覺。請別誤會,產品策略與路線圖規劃當然是產品經理的任務,但這件事不可能由產品經理獨立完成,各位可以看到時間軸(Google Sheet 連結)裡面有不同的角色,產品經理要確保每位角色參與其中,發揮各自的專業。就算產品經理可以獨立完成,也不應該這麼做,因為產品策略與路線圖規劃本身就是個與團隊溝通,說服團隊的過程。
優先性排序不是腦力激盪,是需要準備的
優先性排序(prioritization)是每位產品經理都會的技能,但這件事情要有意義,其實需要很多的事前準備工作。最基本的,是讓工程師與設計師知道要做什麼,才有辦法去評估可行性(feasibility)與所需的成本(effort estimation)。同時,也需要讓資料科學家、資料分析師與使用者研究員有時間去整理數據,評估做這件事情可能的 Impact。有了 Effort 與 Impact,優先性排序才有了真正的意義。
主管、利害關係人不應該是諜對諜,是夥伴
很多產品經理只會在規劃的開頭跟結尾與主管及利害關係人討論。而這樣的作法,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最後規劃出來的策略與路線圖,跟主管及利害關係人的想像有落差。最好的作法是,與主管密切協作,也定期(如每週、隔週)取得利害關係人的回饋。各位可以看到時間軸(Google Sheet 連結)裡面,我有確認利害關係人對上一個季度的反饋及優先性排序的想法等。
格式不是最重要的,了解問題才是
其實我分享時間軸(Google Sheet 連結)並不是說一定得花八週,或一定要做事情 A、B、C 才行,格式永遠都不是策略與路線圖規劃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了解公司的目標、市場的機會、顧客的問題,綜合這些之後帶領團隊一起提出解決方案。 知道產品可對客戶與商業帶來什麼價值、如何能贏,以及怎麼做與何時做才能達成目標,這才是產品策略與路線圖最重要的事。
3.個人的學習
產品策略與路線圖的規劃是個極其複雜的工作,在完整經歷過這個過程後,我想用臉書的核心價值(連結)來分享我的學習。
Focus on Impact:我認為 Impact 是核心價值中大家最重視的,要能夠體現這個價值。如何衡量產品成功、指標設定與準備充分的優先性排序可不能少。我應該至少會預留三至四周的時間在討論 Impact。
Be Open:規劃的過程會需要跟很多不同角色協作,產品經理要用心傾聽不同角色的反饋與意見。我在過程中被團隊挑戰甚至打槍了許多次,產品經理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才能完成一個團隊認同(有時也許有人不同意)的版本。
Be Bold:現實上,不太可能所有的使用者問題都可以被釐清、也不太可能掌握所有的數據。而這就是需要勇敢果斷做決定的時刻,產品經理需要有在資料不全時做出取捨與決策的能力。
4.小結
這次分享了過去我在做產品策略與路線圖規劃的經驗,透過 Google Sheet 呈現了不同時間點與不同角色間的協作,以打造出一個大家有共識的策略與路線圖。希望這可以拋磚引玉,也希望對正在規劃產品策略與路線圖的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