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產品經理轉職的好文章
關於產品經理職涯規劃這個議題,有兩篇文章對我有很多啟發。
第一篇是 Gibson Biddle 的 Hacking Your Product Leader Career,這篇文章提到了產品人所需要的技能與選擇職涯發展的指標(Metrics)。
第二篇是 Nikhyl Singhal 的 Seven tips for picking your first (or next) job,作者提出了評估轉職的七個面向。
兩位作者都是在矽谷打滾多年的產品人,都在新創與大公司待過,經歷過不同階段的公司,擔任 mentor 多年。兩位都非常有經驗,也對於職涯發展很有一套見解。
2.產品經理職涯軌跡圖
看完這兩篇文章後我深受啟發,也開始思考有沒有什麼簡單的工具方法,讓我可檢視職涯並規劃下一步。在去年年底的空擋,我發現透過作者提出的面向來回顧職涯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畢竟職涯是一段連續的過程,過去的累積會造就未來的機會,盤點自己的優劣勢,也會對接下來怎麼走比較清楚。
我們姑且就稱這個工具叫「產品經理職涯軌跡圖」。
接下來,讓我們用資深產品經理 David (化名)的案例來說明「產品經理職涯軌跡圖」。
我們來細看這圖:
2.1 年資
在圖的最上方,就是所謂的年資(Year of experience, YoE),以 David 為例,他目前約有 10 年的產品經驗。
2.2 收入與滿意度
這邊的收入(Income)指的是主動收入,即薪資與股票的總和。而滿意度(Satisfaction score)可以是對這份工作的主觀評分,例如:對工作內容是否滿意、和同事的關係與是否仍然有可以學習之處。
David 在第三年時,因為原本的工作無法再讓他成長,滿意度降低至 6 分,因此觸發了該產品經理轉職的念頭。
2.3 公司階段與規模
這邊主要參考 Nikhyl Singhal 的 Seven tips for picking your first (or next) job,包括公司名稱、階段、規模,以及是在動亂中(war time)或是承平時期(peace time)。我們可以看到 David 經歷過成長中的中型公司、早期在找 PMF 的小型公司、以及超過 5000 人的大型公司。
2.4 職階
職階資歷(seniority)部分,根據是否為管理職把直接區分成 IC (Individual contributor) 與 Manager 兩個不同的路線。David 由 APM (Associate Product Manager) 做起,在第九年成為大型公司的 PM Manager。此外,David 長期目標是在大公司裡晉升,成為產品的主要負責人。
2.5 面向使用者與產業類型
面向不同種類的使用者或是所屬產業,產品經理所需的技能也不同。這邊可以看到該產品經理由 2C 產品出發,慢慢轉到 2B 去,近期則是在雙邊平台,因此 2C 與 2B 皆有接觸。至於產業部分,David 最早在電商領域,中間轉去做企業用軟體,近期再轉到回電商擔任產品主管。而 David 未來的目標,是在熟悉的電商領域擔任商家端的產品負責人。
2.6 產品經理技能樹
軌跡圖最下方的部分是產品經理技能樹,David 從 APM 出發,前三年專注在基本功,例如產品規格(PRD)撰寫,了解 End-to-end 產品開發流程,學習如何了解提升使用者體驗(UX)與資料分析(Data Analysis),以及培養最重要的軟技能- 溝通。隨著資歷漸增,David 開始碰觸更多策略面的議題,規劃中長期的產品發展。在第六年時,David 轉職到企業軟體時,他需要協作的利害關係人更多,也開始接觸平台等比較技術的部分。在第八年時,David 被拔擢資深產品經理,開始帶領更大規模的產品,有著更多的跨團隊合作,同時,他也開始指導較資淺的產品經理,這樣的經歷,讓他在近期可以成功得到新公司的產品主管職缺,開始管人,學習如何招募與帶團隊,並且負責某產品的盈虧。
2.7 短期與中長期目標
軌跡圖左邊一大塊是過去的職涯軌跡,右邊則有兩欄,一是短期目標(例如一年),一是中長期目標(例如五年)。
有長期目標的好處是可以思考未來的大方向,有大方向時,會比較清楚每一步怎麼走,是否偏離了大方向,會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優勢走到長期目標,也會知道哪些地方還欠缺需要補足。
有短期目標的好處是有比較明確的行動,例如它可能就是你的年度目標,你會列出你今年要達成的 Top N 項目。
3.產品經理職涯軌跡圖初步使用心得
這個產品經理職涯軌跡圖是受到兩位作者文章的啟發而產生的,在那之後,有跟幾位朋友交流這個工具,也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回饋。這當然不是個完美的工具,也持續地演進變形中,以下是幾點初步的使用心得。
3.1 較全面的了解自己的職涯軌跡
過去當我們在回顧自己的職涯時,常常是比較單一維度(例如只看產業)的檢視,或是對於近期的工作印象比較深刻。透過這個產品經理職涯軌跡圖,可以幫自己回顧各時期的公司、產品、職階與習得技能,是個較全面的盤點。
3.2 視覺化的觀察職涯的演化
透過產品職涯圖,較容易透過視覺化的方式觀察職涯的演進。
例如以公司與職階發展來說(如下圖),David 的發展比較典型、穩健,Catherine 則是在中型公司與新創之間轉換。
以產品類型與產業來說(如下圖),David 除了中間跑去做兩年的企業軟體外,大多待在電商領域。Alan 則是嘗試很多產業,從遊戲、內容、電商到教育科技都有經歷過。
3.3 能夠有標準化的產品經理技能樹會更好
在產品經理的技能部分,大多數的產品經理表示不確定要寫什麼。如果能有多個不同面向且標準化的技能點供選擇,會更容易填寫。例如,可以參考 Ravi Mehta 的產品經理技能雷達圖。
3.4 關於自己未來的目標,還是要做功課與傾聽自己的聲音
產品經理職涯軌跡圖,可以全面地、透過視覺化的方式檢視自己職涯的演進。軌跡圖也可以讓你評估下一步怎麼發展比較合理。例如,若之前都在電商領域,未來持續待在這個領域勢必可以延續該領域的專業知識。但軌跡圖無法讓你知道未來的產業趨勢,與自己感到熱情的領域。這個部分還是要自行做功課與傾聽自己真實的聲音。
3.5 定期評估追蹤會更有效果
職涯軌跡圖雖不需要每天、每週的去檢視,但是每半年來回顧,可以讓產品經理盤點自己半年內的成長,同時檢視自己是否需要做職涯上的轉換。
4.結語
透過這個產品經理職涯軌跡圖,我看見自己從 2C 出發,後來轉到 2B,再轉往內部或平台型產品,我也發現我探索了多個不同的產業,但隨著年資減增,會需要漸漸收斂,選擇一個產業好好的深入發展。
每個人的軌跡圖都不一樣,透過回顧自己的職涯,觀察自己的工作演進,可以幫助自己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也更容易選擇未來的目標。這是個簡單的工具,也仍有許多可以改善之處,最後分享這個產品經理職涯軌跡圖的模板(連結),歡迎各位自行修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