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指標框架使用方法

Peter Su
Mar 6, 2022

--

有在閱讀我的 Medium 的讀者朋友大概可以發現,這一、兩年的文章中,產品指標相關的文章佔了很大的比例。

對於我而言,「產品指標」是一個我覺得很重要,但卻很晚才體會到其重要性的一個主題(可參考【產品指標的重要性】一文)。所以這一、兩年花了不少時間探討研究,而每隔一段時間,我也想把自己的心得整理出來與大家交流。

今天想跟各位分享一些近期關於「使用產品指標框架」的心得。

至於什麼是產品指標框架,各位可以看我先前寫的這篇文章:

進入正題。

在進行產品指標設定前應該問的關鍵問題

先講一個殘酷的現實,要能夠以上述的產品指標框架來設定指標,有很多前置作業要做。

最近幾個月,我參與了許多產品的產品指標評估,協助許多公司主管與產品經理評估他們的產品指標。除了對產品指標有更多的理解外。我發現大多數的人不太知道要怎麼樣進行這個前置作業。

因此,本文整理了在進行產品指標設定前,應該要做的前置作業。

而這幾個前置作業,更可以整理出一個「上下左右」的四字口訣(好像補習班 XD),每一個步驟都有一些關鍵問題。而思考的順序,也可以按照「上下左右」來進行。

2021 更新版的產品指標框架

上:對齊公司或上級單位的策略與目標

  • 公司的願景為何?
  • 公司的策略為何?
  • 公司如何衡量目標與成功?

第一步是「上」,了解你的公司或組織的願景,可以知道你們長期想達成的目標,了解你的公司或組織的策略,可以知道你們中短期想達成的目標,以及如何達成目標的手段,了解公司或組織如何衡量目標與成功,可以知道管理層在意的事情,以及他們心中成功的樣貌。

若不了解這些事情,你就不可能搞清楚你在組織中的定位,也不可能在組織中產生影響力。就算是人數很少的新創公司,你也至少要釐清 CEO 與創辦人們的想法。

做到以上的事情,對於釐清產品指標框架中的「Business KPI」與「North Star Metric」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下:定義所負責產品的目標,以及要達成目標需要做的事。

  • 負責產品的目標為何?
  • 如何衡量負責產品的目標與成功?
  • 如何達成目標?

第二步是「下」,這一步是往自己團隊裡看,也就是你負責的產品範圍。

如果說公司的目標是業績增長,以電商來說,業績增長可拆解為來客數、轉換率與客單價等幾個關鍵指標。每個組織可能會有不同的團隊組織分工方式,假設你的團隊是負責 App 購物流程優化,那提升轉換率可能就是重要的目標。

這個步驟最重要的關鍵問題,就是回答產品的目標為何,而衡量目標的指標就是產品指標框架中的「Goal Metric」。若你要替目標設定指標,可以使用由 Google 提出的 GSM (Goal-Signal-Metric) 方法。在實務上,產品的目標通常是產品經理與產品主管(或上級主管)討論後的共識。

至於如何達成目標,就是所謂的產品策略。提出產品策略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前一篇文章【產品策略 101】提到的,產品策略告訴團隊如何贏得目標,有了產品策略,團隊才能夠討論要做什麼、何時做(即產品路線圖),也才有辦法展開出產品指標框架中的「Initiatives 」與「Driver Metric」。關於如何拆解指標,可以參考【我的產品指標框架問世一年後的回顧】一文。

左、右:看看其他相關利害關係人與團隊

  • 產品可能造成哪些潛在的副作用?
  • 有哪些可能互相影響的團隊?

最後這兩個步驟「左、右」,看看左右兩邊的團隊,在大型組織尤其重要。大型組織動輒多個產品線,每個產品線可能會有數十個不同的產品團隊。以臉書為例,光是一個「限時動態」的功能就有多個不同的團隊在負責。假設我是負責讓使用者建立「限時動態」的團隊,我的產品可能會影響負責讓使用者與「限時動態」互動的團隊(假設我幫助使用者產生了很有趣的限動),也可能影響到負責讓使用者「Po 文」的團隊( 發了限動,可能就不會 Po 文了)。而他們分別對應到的指標就是產品指標框架中的「Ecosystem Metric」與「Counter Metric」。

透過這「上下左右」的步驟,你應該可以蒐集完產品指標框架需要的關鍵問題。有了這些關鍵問題的答案,要建立產品指標就不是件難事了。

而建立完指標之後,也不要忘了評估產品指標是否符合好指標的標準,即容易理解、容易衡量,與不容易被惡意操弄,詳情可以參考:

希望這對你有幫助,我們下個月再見 :)

--

--

Peter Su
Peter Su

Written by Peter Su

❏ 策略致勝|產品經理的戰略思維實戰 ❏ 產品經理的策略顧問 Peter SU 從 10+ 年實戰與顧問經驗中提煉戰略思維實戰課 用 3 階段 8 大步驟打造屬於你的產品致勝方案 幫助你從產品思維進化到戰略思維 讓產品成功,職涯向上邁進!

No responses yet